徐汇区文化产业资源佳、实力强劲
衡山坊、武康大楼、黑石公寓、灯塔书房,还有人们熟悉的百代小楼、上海交响乐团、徐家汇天桥连廊、西岸美术馆大道……近年来,一批知名“打卡点”和地标载体纷纷在徐汇涌现,刷新了人们对“海派之源”文化品牌感受度的同时,也传递出上海的城市温度与城区底蕴。近日,徐汇区举行的区文旅产业发展支持项目集体立项会上透露,通过对“徐家汇源”“魅力衡复”“艺术西岸”“古韵龙华”等地标性集群的打造,徐汇区正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文化C圈”,不断夯实“海派之源”文化品牌的建设基石。
近年来,徐汇区依托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优势、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培育了衡复音乐街区、西岸传媒港、漕河泾数字文娱产业集聚区、徐家汇产业融合发展区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并推出“汇文艺、惠生活”“住徐汇·品海派”、西岸文化艺术季等文旅消费系列品牌,打造了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峰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集体立项会上,一批2021年徐汇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名单也正式发布。其中,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系列活动等获评市文创资金扶持项目,上海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望道》等获徐汇区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上述获奖项目和单位,也是徐汇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缩影。记据悉,2020年徐汇区规模及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97.36亿元,占全市比重22.5%,同比增幅6.4%。今年上半年,徐汇文化产业已实现营业收入1095.84亿元,居上海各区首位,占全市比重21.91%,同比增幅达32%。文化载体建设同样亮眼。目前,徐汇区有市级文创园区15个、示范楼宇4个、示范空间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载体中,入驻企业已达1300余家,成为徐汇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巨人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球球大作战》等还分获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旗舰产品《原神》2020年9月一经推出,目前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拥有13种语言版本。目前,徐汇区共有7家企业入选这一重点企业名单,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4个项目入选重点项目名单,占全市三分之一。以“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目标定位,徐汇区正力争打造成国际文化枢纽。
2021年,徐汇区在艺术传媒、数字文娱、文旅消费、原创内容、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共支持各类项目70个,扶持金额达1945.3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6亿元,较有成效地支持了本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徐汇区领导表示,优异的成绩单背后,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疫情影响和科技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消费习惯、消费内容、消费形态的变革,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密度和经济功能仍在不断调整。而在产业链环节,文旅资源转化和输出的能力仍须进一步加强,城区软实力还要进一步激活。接下来,徐汇区将立足更高站位谋划发展布局,以数字化提升、消费提质扩容为契机,以艺术传媒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引领,做强艺术演艺、数字内容、影视传媒、出版发行等重点领域,打造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积极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