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季度商业地产市场表现
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的办公及零售商业租赁市场活跃度均有改善。租金优惠已成为企业搬迁和整个办公租赁市场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上,2024年三季度,全市净吸纳量上升至152460平方米。在中央商务区,科技互联网企业、保险公司和律所等内资企业,抓住当前有利的租赁条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搬迁活动。与此同时,外资租户仍保持谨慎态度,大多数租户选择续租现有办公空间。在非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市场的净吸纳量录得103119平方米。随着部分乙级写字楼和甲级写字楼之间的租金差距逐渐缩小,更多的乙级写字楼内高品质租户考虑搬迁至甲级写字楼。
从供应情况来看,三季度上海有两个甲级写字楼项目竣工交付,总建筑面积163856平方米。在中央商务区内,南京西路板块上海华润中心项目竣工交付,总建筑面积为91161平方米。新项目的交付进一步推升中央商务区空置率环比上升0.6%至16.2%。非中央商务区有1个项目竣工,总建筑面积72695平方米。尽管新竣工项目的预租有限,但在租金驱动下的搬迁升级需求使非中央商务区空置率环比下降0.5%,达到29.6%。
三季度上海写字楼租金仍处下跌态势,整体市场持续利好租赁方。新增供应带来的租赁压力以及市场有限的需求来源,使业主趋于谨慎:中央商务区租金环比下降5.0%,业主们为保持现有出租率,通过提供更多的租金让利来缩小与非中央商务区项目间的价差;非中央商务区租金则环比下降4.3%,非中央商务区租金的下降驱动了部分乙级或园区租户的升级需求,同时增强了中央商务区部分成本驱动型租户的搬迁意愿。除租金让利之外,部分业主愿意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多元的一次性投入方案,以促成租赁成交。面对未来大量的新增供应,空置率较高的项目和板块将持续面临租金下行的压力。
在投资市场上,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投资市场共完成28宗交易,成交总额达172.6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4.3%。在成交项目中,金额在10亿元以下的占比高达79%。虽然部分外资机构和内资保险机构有所动作,但大多数投资者仍选择谨慎观望。从交易类别来看,办公资产以34%的成交金额和46%的成交宗数稳居投资市场首位。吸引了包括各行业企业以及政府平台等在内的众多投资者。零售物业也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三季度成交金额占比达24%,其中外资机构积极入场寻求稳定收益的项目,而高净值人士则通过法拍等渠道成功布局。同时,占比17%的商办综合、占比12%的产业园区及占比6%的酒店等资产也表现活跃,共同营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投资市场格局。从投资目的来看,市场明显回归投资主导,投资占比高达72%,自用占比则为28%。核心行政区如徐汇、静安、黄浦成交集中,占据近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凸显出市场对核心区域资产的强烈需求。买家构成方面,企业及高净值人士对上海的投资热情显著升温,合计投资交易占比达到57.6%,成为推动本季度市场活跃的重要力量。
另外,三季度外资呈现明显回归趋势,投资交易占比从二季度的3%提升至37%,积极动向预示未来资本流动将更加活跃。在买家构成方面,企业及高净值人士对上海的投资热情显著升温,合计投资交易占比达到57.6%,成为推动三季度市场活跃的重要力量。随着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实施以及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落地,一系列举措共同推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向好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大型机构投资者重返市场,共同推动上海市场成交量迈上新的台阶。